A-A+
6块钱的麻辣烫什么意思 女子见网友一晚疯狂做爱
6块钱的麻辣烫什么意思 女子见网友一晚疯狂做爱13次
6块钱麻辣烫事件的具体内容讲的是,一个青岛的女人坐飞机去了成都找网友,网友请她吃了6块钱的麻辣烫,然后当天晚上干了她13次。后来这网友在贴吧贴出了网恋不靠谱的帖子,引来了网友的疯狂跟帖和转发。一时间网络像是炸开了锅,什么“6元麻辣烫”,“6元13次”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“六块钱麻辣烫干十三次”“请你吃麻辣烫”等等关键词几乎成了网络热词,充斥着各大搜索引擎和网民的眼球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的麻辣烫事件简介
青岛的一个女的坐飞机到成都去见一个在网络上认识的男朋友,到了成都那男的请她吃了六块钱的麻辣烫,然后干了她13次。
微信用户名wxj7101原文:
王八蛋,我从青岛坐飞机去成都找你,晚上请我吃6块钱的麻辣烫一晚上干我13次!!
6块钱的麻辣烫男友回复
网传女主角男友回复
我们是在平度吧认识的,我承认我第一眼看见她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,后来聊天嘛,然后比较熟了,她说要来成都找我,我以为她是开玩笑的,然后我说到了给我打电话吧,但我没想到她真的来了,第二天我去接的她,因为快到饭点了,我说出来的急没有带多少钱,只有十五块,然后她说随便吃点就可以了,正好前面有家麻辣烫,总共花了12块钱,然后就找地方住下来了,再一个就是呢个十三次,明明是你不给我休息的机会好不好,你第二天天没亮就悄悄的走了,我醒来发现我浑身无力,打电话给公司请的假,去医院,医生说我疲惫过度,开了点药,没想到你竟然这么说我,友尽吧。
6块钱的麻辣烫事件真相
其实六块钱麻辣烫事件就是一次网络炒作事件,主要是进口情趣避孕套品牌一号巅峰onetopeak为了炒他们的新产品1号巅峰“七情六欲”,一盒里面装了13种不同功能的避孕套,所以造出了这么一件事。
出现在互联网的每一起炒作事件,来源都是一个吸爆眼球的文章题目,所谓“标题党”,再捏造出一个拟真的故事,用软文的形式发布出去,再经过看不清实质的网友调侃或乐众的方式传播开来,最终,我们就像一枚枚棋子被策划者操控着,并协助着它迈向成功。
六元麻辣烫原帖:5月20日13:45分,一网友在李x吧发出《网恋不靠谱》的帖子。帖子内容为“王八蛋我从青岛坐飞机去成都找你你请我吃6块钱的麻辣烫一晚上干我13次!!!”,回复量达1068次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干13次,两个数字和一个敏感动词的组合一下子就捉住了所有网民的神经,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:这怎么可能啊!!于是男网民深表不服而四处找碴,女网友深表怀疑而言语挑逗,一下子各种质疑和调侃火爆漫延开来。
但是,这帖子很快又删了,是不火吗?不,是因为他们发现可更好的方式,而这只是试水。
内事不决问x度,外事不决问x歌,房事不决问天涯。这句玩笑话几乎是资深网友们的潜规则了,这也就告诉了我们炒作平台的选择,x度几乎占据了半数中国网民的搜索习惯,于是帖子最早从x度x毅吧贴出,在帖子发出后的一个星期间,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以爆炸式的传播速度,开始在百度贴吧扩散,后来引导到论坛、微博中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炒作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销售,就像明星炒作是为了哄抬身价或者宣传作品。所以,到了这里,事件的制造者们的阴谋就要开始露出毛来了,他们必须要把言论引导到产品的营销上了。只是我很难想象,这样的一个事件卖的会是什么产品?于是我翻遍了每一条评论,终于看出了端倪:
贴吧网友曝真相
贴吧网友曝真相
呵呵,我感到一阵蛋蛋的忧伤。。。原来是1号巅峰这个品牌要推广卖个套,这么直接的东西非要拐这么大的弯,有必要吗?
当然,我也忍不住好奇搜索了一下所谓的“1号巅峰”,原来是个进口套的品牌,看来是为了进军国内市场造势。
产品搜索截图
产品搜索截图
这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,就像娶新娘一样,总不能礼也送了,堂也拜了,衣服也脱了,最后一插却由别人代劳吧!
所以我一直在想,不可能就这样简单粗暴的宣传产品吧?后边一定还有更大的动作!至于这动作会是什么形式呈现,是否能更捉住网民的要求,这还得拭目以待。
只是我个人还是有个很深疑问:“6元干13次”这标题确实足够吸引人,可是这个和产品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,或者有着什么更不为人知的秘密?这些天路过药店或者超市时都会忍不住看看套,只是从未发现这产品。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,我手贱的上了某宝网搜索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这下算是恍然大悟了,原来一号巅峰七情六欲这产品一盒有13种款式,这就是为什么是“干13次”这么夸张这么不靠谱了,原来只是为了形成这样的联系。而且某宝上的性价比似乎也在和这个“6元干13次”契合了,因为从活动上的价格来看,干一次用一次的价格也就差不多是这样了。到了这里,“6元干13次”这个不可能的短语终于有了它的可能性!
纵观整个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,从贴吧到论坛到微博,显然一切都是有意为之的阴谋,网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,我们调侃着不合逻辑的现象,笑骂别人痴线13点,最后发现原来那只是别人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而故意为之。
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,我们基本上都被别人有意无意的绑架了注意力,在人与亦云的围观中有人发泄了自己的情绪,有人因为这情绪的发泄而收获钱物,毕竟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多一眼多一银。
最后我就不总结了。信,我们就是被宣传了,不信,这就是一次恶搞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的具体内容讲的是,一个青岛的女人坐飞机去了成都找网友,网友请她吃了6块钱的麻辣烫,然后当天晚上干了她13次。后来这网友在贴吧贴出了网恋不靠谱的帖子,引来了网友的疯狂跟帖和转发。一时间网络像是炸开了锅,什么“6元麻辣烫”,“6元13次”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“六块钱麻辣烫干十三次”“请你吃麻辣烫”等等关键词几乎成了网络热词,充斥着各大搜索引擎和网民的眼球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的麻辣烫事件简介
青岛的一个女的坐飞机到成都去见一个在网络上认识的男朋友,到了成都那男的请她吃了六块钱的麻辣烫,然后干了她13次。
微信用户名wxj7101原文:
王八蛋,我从青岛坐飞机去成都找你,晚上请我吃6块钱的麻辣烫一晚上干我13次!!
6块钱的麻辣烫男友回复
网传女主角男友回复
我们是在平度吧认识的,我承认我第一眼看见她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,后来聊天嘛,然后比较熟了,她说要来成都找我,我以为她是开玩笑的,然后我说到了给我打电话吧,但我没想到她真的来了,第二天我去接的她,因为快到饭点了,我说出来的急没有带多少钱,只有十五块,然后她说随便吃点就可以了,正好前面有家麻辣烫,总共花了12块钱,然后就找地方住下来了,再一个就是呢个十三次,明明是你不给我休息的机会好不好,你第二天天没亮就悄悄的走了,我醒来发现我浑身无力,打电话给公司请的假,去医院,医生说我疲惫过度,开了点药,没想到你竟然这么说我,友尽吧。
6块钱的麻辣烫事件真相
其实六块钱麻辣烫事件就是一次网络炒作事件,主要是进口情趣避孕套品牌一号巅峰onetopeak为了炒他们的新产品1号巅峰“七情六欲”,一盒里面装了13种不同功能的避孕套,所以造出了这么一件事。
出现在互联网的每一起炒作事件,来源都是一个吸爆眼球的文章题目,所谓“标题党”,再捏造出一个拟真的故事,用软文的形式发布出去,再经过看不清实质的网友调侃或乐众的方式传播开来,最终,我们就像一枚枚棋子被策划者操控着,并协助着它迈向成功。
六元麻辣烫原帖:5月20日13:45分,一网友在李x吧发出《网恋不靠谱》的帖子。帖子内容为“王八蛋我从青岛坐飞机去成都找你你请我吃6块钱的麻辣烫一晚上干我13次!!!”,回复量达1068次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干13次,两个数字和一个敏感动词的组合一下子就捉住了所有网民的神经,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:这怎么可能啊!!于是男网民深表不服而四处找碴,女网友深表怀疑而言语挑逗,一下子各种质疑和调侃火爆漫延开来。
但是,这帖子很快又删了,是不火吗?不,是因为他们发现可更好的方式,而这只是试水。
内事不决问x度,外事不决问x歌,房事不决问天涯。这句玩笑话几乎是资深网友们的潜规则了,这也就告诉了我们炒作平台的选择,x度几乎占据了半数中国网民的搜索习惯,于是帖子最早从x度x毅吧贴出,在帖子发出后的一个星期间,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以爆炸式的传播速度,开始在百度贴吧扩散,后来引导到论坛、微博中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6块钱麻辣烫事件
炒作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销售,就像明星炒作是为了哄抬身价或者宣传作品。所以,到了这里,事件的制造者们的阴谋就要开始露出毛来了,他们必须要把言论引导到产品的营销上了。只是我很难想象,这样的一个事件卖的会是什么产品?于是我翻遍了每一条评论,终于看出了端倪:
贴吧网友曝真相
贴吧网友曝真相
呵呵,我感到一阵蛋蛋的忧伤。。。原来是1号巅峰这个品牌要推广卖个套,这么直接的东西非要拐这么大的弯,有必要吗?
当然,我也忍不住好奇搜索了一下所谓的“1号巅峰”,原来是个进口套的品牌,看来是为了进军国内市场造势。
产品搜索截图
产品搜索截图
这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,就像娶新娘一样,总不能礼也送了,堂也拜了,衣服也脱了,最后一插却由别人代劳吧!
所以我一直在想,不可能就这样简单粗暴的宣传产品吧?后边一定还有更大的动作!至于这动作会是什么形式呈现,是否能更捉住网民的要求,这还得拭目以待。
只是我个人还是有个很深疑问:“6元干13次”这标题确实足够吸引人,可是这个和产品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,或者有着什么更不为人知的秘密?这些天路过药店或者超市时都会忍不住看看套,只是从未发现这产品。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,我手贱的上了某宝网搜索。
6块钱麻辣烫事件
这下算是恍然大悟了,原来一号巅峰七情六欲这产品一盒有13种款式,这就是为什么是“干13次”这么夸张这么不靠谱了,原来只是为了形成这样的联系。而且某宝上的性价比似乎也在和这个“6元干13次”契合了,因为从活动上的价格来看,干一次用一次的价格也就差不多是这样了。到了这里,“6元干13次”这个不可能的短语终于有了它的可能性!
纵观整个“6元麻辣烫事件”,从贴吧到论坛到微博,显然一切都是有意为之的阴谋,网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,我们调侃着不合逻辑的现象,笑骂别人痴线13点,最后发现原来那只是别人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而故意为之。
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,我们基本上都被别人有意无意的绑架了注意力,在人与亦云的围观中有人发泄了自己的情绪,有人因为这情绪的发泄而收获钱物,毕竟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多一眼多一银。
最后我就不总结了。信,我们就是被宣传了,不信,这就是一次恶搞。